爆雷!危机四伏,原料全线崩盘!创下14个月新低!

发布时间:2023-03-20 07:18:07 浏览次数:321

继硅谷银行倒闭引发恐慌浪潮后,危机传导至欧洲,规模更大、影响力更广的瑞士信贷熔断,银行股再遭血洗。

这会不会引发经济危机?

结果我们还是未知,但目前情况的确需要我们加以警惕。

危机四伏!欧美经济遭重创!系列爆雷引恐慌!

屋漏偏逢连夜雨。

3月9日,美国硅谷银行因久期资产错配遭遇挤兑,短短48小时破产倒闭。很快,美联储、财政部出手后,市场恐慌情绪短暂平息。但很快市场把目光对准欧洲银行业,而负面缠身、深陷困境的瑞信成为风暴之眼。

3月14日,瑞信自曝在2022、2021财年的报告程序中发现“重大缺陷”,正采取补救措施。而审计机构普华永道给了瑞信所谓“内部控制有效性”否定意见。

3月15日,瑞信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跳出来表态,绝对不会向瑞信提供进一步的流动性支持。去年底,沙特国家银行以14亿瑞郎的价格收购了瑞信9.9%的股份。这也是瑞信当时42亿美元融资的一部分。

沙特国家银行“见死不救”,成为击溃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当地时间周三,瑞信的欧股和美股盘中齐跌30%、收盘跌超20%,首次跌穿2瑞士法郎,创史上最大单日跌幅且连跌八日,并拖累全球股市下挫。


欧美对我国经济影响深远

跟大家印象中的不同,我国外贸总额较高的是美国、欧洲国家,这就是我们所说外部需求走弱的原因。

根据海关统计显示,2022年美中之间的商品贸易总额是6906亿美元;我国与欧洲国家的贸易额达到了82322亿人民币;中日贸易额为3574亿美元;贸易额为3622亿美元。从这里我们就可以才想到欧美国家经济收紧,订单减少对我们自身的冲击了。

如今欧美经济压力重重,高水平通胀可能延续,且目前他们自身国民消费指数不高,预计我们今年外贸的路没那么好走。

经济不好,化工市场自然也受伤。

原料市场全面受损!原油跌至14个月新低!

目前,化工品上游原油已经受到冲击。



在硅谷银行倒闭风暴、油市供应过剩等因素的冲击下,国际油价遭受重挫。3月14日,国际油价大跌逾4%,创下三个多月新低,15日,WTI原油期货盘中一度跌破70美元,创下14个月新低。16日,WTI 4月原油期货收跌5.22%,盘中一度暴跌近8%,收报67.61美元/桶,自2021年12月以来即月合约首度收盘跌破70美元。布伦特5月原油期货收跌4.85%,报73.69美元/桶,创2021年12月以来收盘新低。



油价周内累计跌超10%,能源股也受拖累全线下跌,埃克森美孚跌4.97%,雪佛龙跌4.33%,康菲石油跌6.04%,斯伦贝谢跌8.18%,西方石油跌5.63%。


带崩化工市场!

资本市场的动态也带崩了化工现货市场,化工产品近期出现了较大的跌幅,龙头企业也在领跌市场。

万华化学苯乙烯华北、华东区域均下跌150元/吨,报价跌至8600元/吨。

利华益丙烯腈价格下跌100元/吨,跌至10400元/吨;乙腈报价下跌200元/吨,跌至9900元/吨。苯酚价格下调100元/吨,跌至7700元/吨。

齐鲁恒升三甲胺纯品报价下跌1000元/吨,跌至8000元/吨;异丁醛报价下跌200元/吨,跌至7400元/吨;己二酸价格下调200元/吨,跌至10100元/吨;液氨报价下跌300元/吨,跌至4000元/吨。

中石化华东丁二烯价格下调400元/吨,执行9100元/吨;华北丁二烯价格下调400元/吨,执行9100元/吨;华中丁二烯价格下调400元/吨,执行9100元/吨;华南丁二烯价格下调400元/吨,广州石化执行9100元/吨,茂名石化、中科炼化执行9050元/吨。

是否会引发全球经济危机?!

会不会引发全球经济危机呢?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看,市场将其定义为个例并无不当,暂时还没有到产生系统性风险的地步。但必须提示,持续的加息缩表使得2023年全球货币市场有较高概率出现阶段性流动性危机的灰犀牛。当前案例意味着灰犀牛逐渐长大,美国政府需要采取超前的预防措施,大家也需要继续密切追踪相关冲击潜在的蔓延风险。因为美联储加息缩表还没有结束,其累积效应也将会逐渐显现。

此外,美联储加息预期如果受到银行破产倒闭影响而大幅降温的话,输入型通胀的风险也有可能会减弱,大宗工业品大幅涨价的预期减小。后期这些工业金属、大宗工业化工品等价格是否仍将持续下跌,或将取决于美联储加息政策、金融监管以及后续的救市措施等。而国内的化工市场在全球金融风险加大的当下,也将持续的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走势。


评论 0

温馨提示 ×
商品已成功加入购物车!
购物车共 0 件商品
去购物车结算
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链接 ×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