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棉价走势逐步转弱,下游消费又将成为关乎棉价走势的重要因素。中国棉花网记者走访调研了河南纺织企业,目前,河南整个纺织业表现淡季不淡,订单及利润明显好于去年同期水平。有些企业棉花采购成本偏高,棉纱基本没有利润,但是无论高支纱还是低支纱,订单情况表现较好,基本都排到了5月底或者6月中下旬。小型纺织企业的原料库存基本在一个月左右,库存相对较低,基本都是刚需采购原料,棉纱成品库存很低,有的企业甚至没有库存,开机率维持高位。当前市场中高支纱走货紧俏,供不应求,生产利润也很好,低支纱订单也不错,但是利润偏低,部分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已经部分改为生产中高支纱线。
一家3万锭企业负责人表示,现在生产处于旺季,只要棉价下跌,就会在期货市场点价采购。由于棉纱销售好,企业采购原料意愿也高,他认为棉价下跌调整空间有限,如果出现合适的价格,就会积极点价采购用于生产。当然这样的市场也存在一些隐忧,该负责人表示现在生产的棉纱都集中在中间商手里,真正流入到下游生产环节的棉纱并不多,中间商都在累库等待棉纱价格上涨。一旦棉价出现大幅度回调,高库存的棉纱抛向市场,会对棉价形成一种负反馈,这种风险是存在的。
▎高支纱成交放缓,纺企多途径原料补库
业内分析:一方面近一个多月来,受供需偏紧、棉花期现大幅上涨的影响,50S及以上支数棉纱报价开启“狂飙”模式,单次报价上调500~1000元/吨的现象并不少见,部分纺企靠高支纱盈利维持生产、接单,但下游布厂、面料及服装企业对高支纱的暴涨接受/消化能力不足,短期透支后压力向上传导;另一方面5月份以来,部分织造、服装企业新增内需订单持续减弱,终端对60S及以上高支纱以消化库存为主,棉纱多为补单;而且单次合同量呈较明显的减少,基本“用多少,买多少”。
从部分棉花企业反馈来看,虽然郑棉CF2309合约回落至15500~16000元/吨区间盘整,但棉花现货基差试图上涨的希望落空,成交仍以特价盘和“一口价”资源为主,4月中下旬出货略好的“双29/双30”(或单29、单30)现货成交减缓。安徽砀山某7万锭纺企表示,截止目前棉花库存已不足20天,计划在CF2309合约回落至15500元/吨附近适量补库,但由于贸易商、棉花加工企业挺价气氛比较浓,现货调整幅度明显弱于期货,再加上近期江浙、广东等地客户棉纱新增订单减少,提货偏慢,因此再打算观望几天。考虑到近几日青岛港、张家港等地清关巴西棉M1-1/8的净重一口价已降至16600~16700元/吨,较内地库“双28”新疆机采棉的公重提货价16400~16600元/吨报价已稍有优势,因此也打算去港口看看货源、商谈价格。从调查来看,随着郑棉不断回调,少数纺企采取“锁基差”的方式预购贸易商挂单的竞价资源,补库断断续续进行。
亚洲各国棉花补库略有增多,印尼、中国、越南二季度以后需求开始释放。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截至5月4日当周,美国2022/2023年度棉花出口销售净增24.68万包,较前周增加7%,较前四周均值增加56%,显示美棉出口销售保持稳健。美国棉花播种稳步展开,据美国农业部数据,至5月7日,全美棉花播种进度22%,较去年同期落后1个百分点,较近五年平均水平落后1个百分点,处于近年中等偏快水平。整体来看,目前国际棉花市场供需变化不大,北半球春播期间天气炒作仍存变数,关注宏观经济数据及主产棉区天气的进一步指引。
国内市场:国内棉价回调幅度或相对有限。国家统计局发布4月数据显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3.6%,降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低于市场预期的1.7万亿元。多项宏观经济数据表现均不及预期,反映出国内需求端恢复仍然偏弱。
查看全部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