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国内酒店有三个同质化:产品同质化、服务同质化和营销同质化。
酒店产品同质化,一是布局同质化,二是功能同质化,三是硬件同质化。比如:商务型酒店在房型、家具、软装方面基本是雷同的。在早餐方面,同档次同规模的酒店早餐很少能够做到差异化,国内同档次同规模的酒店早餐都差不多。
酒店服务方面存在互相模仿现象。比如:A 酒店延时退房到下午14点, B 酒店也可以;A 酒店赠送水果, B 酒店也可以。绝大多数酒店服务 SOP (标准操作程序)也是雷同的,缺少创新和弹性,很多酒店增值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差别也不大。
酒店营销同质化和酒店行业属性关系很大,由于后体验和产品不可以储存的属性,让酒店营销通路变得很短,基本都是渠道营销。在营销方法上差别也不大, A 酒店会的 B 酒店也会,真正的差别在于人的能力和责任心不同。
如果酒店要想实现差异化,需要从客人角度和竞争对手人手,结合酒店自身的优势和资源,才可能形成酒店相对的差异化。
做好酒店差异化有如下三点供参考:
第一,从对手盲点入手。
什么是对手盲点呢?
竞争对手没有做或者没有做好的,但对客人有价值。
比如:酒店早餐,一般时间为7点到9点30分。如果客人吃早餐比较早或者比较晚,早餐时间就可以调整为6点30分到10点30分,这样从早餐这个角度就与竞争对手不同了。如果酒店都赠送2瓶矿泉水,你的酒店赠送4瓶,因为客人向服务人员要一般也会给的。这点可以向美豪酒店学习,美豪酒店的做法是客房矿泉水至少4瓶,在电梯公区位置摆放很多瓶,如果客人需要可以自己拿,不仅方便了客人,也减少了楼层服务员服务的频次。
从竞争对手盲点入手,多研究本区域或本商圈竞争对手的营销政策、产品现状、服务水平,不要也没有必要研究整个行业的竞争现状,因为线下酒店竞争对手绝大多数都在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商圈,这是分流客人的直接竞争者。
第二,从客人痛点人手。
客人痛点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从酒店行业来讲,只要是客人合理的需求酒店没有满足,期望和现实的差距可以理解为痛点,差距越大痛点越痛。或者客人潜在的合理需求,也可以理解是痛点。
通常把客人痛点分为核心痛点、外围痛点和虚假痛点三种:
核心痛点是基于产品。
比如:客人没有睡好觉,这个痛点就是核心痛点。因为酒店无论装修多么好,服务多么热情周到,但由于客人没有睡好觉,酒店的其他价值就打了折扣,因为睡觉是客人最在意的。
外围痛点是基于体验。
比如:酒店的插座松动,尤其是客房床头位置的插座,客人给手机充电时非常不方便;如果客人洗澡,淋浴头有的出水孔堵塞,也会造成客人洗澡体验不好。这些都是体验不好客人产生的痛点。
虚假痛点是基于经验。
比如:很多酒店都在做增值服务,如赠送水果。如果酒店赠送了苹果,客人不喜欢,这样赠送就没有价值。晚间很多酒店赠送热牛奶,如果客人不需要既浪费了成本,也没有给客人带来好的体验。
笔者建议,酒店可以采用如下几个方法提升客人需求信息的准确性:
一是在酒店前厅做一份赠送清单,客人办理入住时让客人选择;
二是可以做一个网页版的页面,放到客房让客人扫码选择;
三是对客人的喜好、消费习惯进行标签式的记录,客人第二次入住就可以较为精准地满足客人需求。
第三,从自身优点入手。
比如:酒店位置交通便利、配套齐全,酒店产品新,配套齐全,酒店务比较细致,得到很多客人的好评,酒店成熟员工比较多等,这些都是酒店的优点。
如果发现竞争对手酒店的盲点,也洞察到客人的痛点,但是酒店员工不匹配或者资源不支撑,那么要想实现差异化也比较困难。
酒店打造竞争优势时把对手盲点分析清楚,把客人痛点分析到位,找到酒店优点,三者相结合,一步一步进行营销政策、产品和服务的优化和调整,最后形成酒店相对的竞争优势,也会在本商圈同档次同规模的酒店竞争中脱颖而出。
此文出自于我的老师彭占利先生作品《酒店/民宿场景化营销实战》
查看全部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