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纱线的诞生过程,从纤维原料到纱线一文读懂

发布时间:2024-01-02 12:34:30 浏览次数:271

纺纱原就属于一项非常古老的活动,自史前时代以起,人类便懂得将一些较短的纤维纺成长纱,然后再将其织成布。纺纱:用物理或机械的方法将纺织纤维纺成纱线的过程。


纺纱的基本原理

01


开清棉(清花)


△直行式抓棉机



主要任务

开松——将压紧的化纤包中的块状纤维开松成小块或小纤维束。

除杂——除去原料中的部分杂质。

混和——将各种性质的纤维均匀混和。

成卷——制成均匀的化纤卷供梳棉工序使用。


02


梳   棉

将棉卷喂入梳棉机,经梳理后获得棉条。


△开清工序产生的棉卷喂入到梳棉机



主要任务

梳理——获得单纤维

除杂——清除杂疵、短绒

混和——进行单纤维间的混和

成条——制成均匀的棉条


03


并  条


为改善条子的均匀度,将6~8根条子并合喂入并条机,经罗拉牵伸获得1根条子。




主要任务

匀整——改善棉条的条干均匀度,以便得到更均匀一致的纱线;

平行——力求棉条内的纤维更加伸直与平行;

混合——将各种纤维按要求混合;

成条——按要求成条状盛装在棉条桶内,以便下道工序生产。


04


粗   纱




主要任务

牵伸——将条子抽长拉细成为粗纱。

加捻——给粗纱加上一定的捻度,提高粗纱强力。

卷绕——将加捻后的粗纱卷绕在筒管上。


05


细   纱




主要任务


牵伸——将粗纱牵伸到所要求的特数。

加捻——给牵伸后的纱条加上一定的捻度,使之具有一定的强力、弹性和光泽。

卷绕——卷绕成管纱,便于运输和后加工。


06


后加工(络筒、并纱、捻线)



主要任务

改善产品的外观质量   通过烧毛、上蜡、络筒等去除纱疵和棉结杂质,改善条干均匀度和光洁度等。

改变产品的内在性能   通过并纱、捻线等提高成纱的强力。

稳定产品的结构状态   主要稳定纱线捻回

制成适当的卷装形式   便于运输、储存和进一步加工,如制成筒子纱、绞纱或打成大包、小包等。


络筒:1. 接长纱线,以增加纱线的卷装容量,提高后续工序的生产效率。2. 清除纱线上的疵点、杂质,改善纱线的品质和强力。


并纱: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单纱并在一起。


捻线:并合在一起纱,加上一定捻度,加工成股线。


纺纱工艺系统


为了获得具有不同品质标准的纱线,对于不同的纤维材料,应采取不同的纺纱方法和纺纱系统。


棉纺纺纱系统


棉纺生产所用的原料有棉纤维和棉型化纤,其产品有纯棉纱、纯化纤纱和各种混纺纱等。在棉纺纺纱系统中,根据原料品质和成纱质量要求,又分为普梳系统、精梳系统和废纺系统。


(一)普梳系统


一般用于纺制粗、中特纱,供织造普通织物,其流程及半制品、成品名称如图1-1所示。



(二)精梳系统 


精梳系统用以纺制高档棉纱、特种用纱或棉与化纤混纺纱。精梳系统的流程及半制品、成品名称如图1-2所示。



精  梳
进一步清除纤维中的棉结、杂质和纤维疵点,排除一定长度以下的短纤维,提高纤维的长度整齐度和伸直度,将棉条拉细到一定粗细。




(三)废纺系统

废纺系统用于加工价格低廉的粗特棉纱,其流程如图1-3所示。



(四)化纤与棉混纺系统

涤纶(或其他化学纤维)与棉混纺时,因涤纶与棉纤维的性能及含杂不同,不能在情书工序混合加工,需格子制成条子后,再在头道并条机(混并)上进行混合,为保证混匀,需采用三道并条。其普梳与精梳纺纱工艺流程如图1-4所示。



毛纺纺纱系统


毛纺纺纱系统是以羊毛纤维和毛型化纤为原料,在毛纺设备上纺制毛纱、毛羽化纤混纺纱和化纤纯纺纱的生产全过程。


(一)粗梳毛纺系统

粗疏毛纺系统流程图如图1-5所示。


分享至
温馨提示 ×
商品已成功加入购物车!
购物车共 0 件商品
去购物车结算
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链接 ×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