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文旅搬来网红救兵,管用吗?

发布时间:2024-01-11 14:18:39 浏览次数:229

网红喊话带不来“泼天富贵”。



栏目 | 文旅商业观察

领域 | 目的地

01


最近有这么个事,抖音上3800万粉丝的网红白冰突然向吉林省旅游局喊话:你们到底行不行啊?



开场制造噱头留人后,老家吉林的白冰说,包括我爸打电话年底杀头猪让我回去过年都没干,因为实在是忙。




这么“忙”的白冰突然要回吉林宣传文旅,他的解释是“这次为了咱们长春,咱们大吉林,什么公司母司给他们都放假了,我要回家乡,我要回吉林,我要去长春。”



白冰信誓旦旦,身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吉林人一定要为家乡做点事情,“长春文旅的大哥你们不是宣传整不明白吗?没事啊,这方面老弟在行。



很快,出来接话茬的是长春市文广旅局局长靳明。



他也在抖音、视频号一堆媒体上录了个视频,说“白冰老弟你好,今天我在网上看见你喊话,欢迎你和你的团队早点回家看看。”

身边一个吉林旅界读者看了文旅局的回应表示有点懵,她认为看来哈尔滨这次对吉蒙辽的压力确实大,长春文广旅局长都出来喊话了,可白冰是谁?她没听说过。



经济下行的年头,哈尔滨的今冬爆红让每个东北文旅人都恨不得赤膊上阵,吉林亦如此,试图通过网红救兵带动文旅发展。



突然搞这么一出戏,如果说网红和文旅局局长一来一回的隔空喊话没剧本,看着还真像是一场有剧本的策划。



如果是真有剧本,又感觉可以再编排的不那么像剧本。



很快,白冰拍摄了第一站长春冰雪新天地,一个类似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景点,主打人少、价格低,他置顶自己的评论,“价格已经被我打下来了兄弟们,直接半价150!不为别的,只为让全国的朋友感受我大美吉林!”




随后长春冰雪新天地的建设运营方吉林建设集团董事长江礼成录视频回应,原先的298元门票变为150元,挣不挣钱不重要,我们就是要邀请全国游客看看我们的大美吉林。



一股浓浓的“直播小剧场带货”感后,有网友不仅质疑,价格战的结果就是自相残杀两败俱伤,而东北最不缺这样的教训,何况是这个原本已经极为火爆的冬天。



毕竟“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退票”背后历经舆论几轮翻转才有今天的局面,而长春这个冬天作为哈尔滨的“土豆中转站”原本也经历了一轮小巅峰,应该说已经不亏,照葫芦画瓢是闹哪样?



好比王勃写完了《滕王阁序》,说自己只是抛砖引玉,还要别人接着再写,特么还有哪位老哥能写得过他啊。



02



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从淄博烧烤到榕江村超、天津老大爷跳水,再到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去年火爆出圈的旅游目的地都是靠草根流量的狂欢,而非头部网红的刻意营销带货。



究其原因,草根流量给人的感觉是真实亲切,大网红给人的感觉是作秀装X,网友则都是智商在线的,即使剧本再逼真,旅游作为需要长周期决策的低频消费品,也少了很多低客单价小零食、快消品的冲动型消费。



就像前段时间,董宇辉与东方甄选闹得沸沸扬扬之时,“丈母娘”粉丝进文旅直播间想支持一把,直接被价格劝退,直言:想支持一下好难。




再从去年“反向旅游”等出行关键词来看,当下的年轻人为了治好职场焦虑和精神内耗,越来越愿意回归纯朴的旅游目的地和寻常的烟火气。



所以,认真剖析那些火爆出圈的目的地会发现,当下国内草根流量带火的目的主要具有两个特征:走红的被动和流量价值的捕捉。



首先,与带货主播等流水线网红的叫卖不同,草根流量引发的目的地狂欢往往是被动的,这些突然一夜被草根流量带动,从而爆红的目的地大多数并没有成为网红的意向。



无论“淄博大学生感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退票”背后,最开始只是偶然获得了一定范围的热度,主打的就是一个“真诚”,但当其热度潜力被平台、媒体看中后,目的地便在流量的裹挟下迅速成为“网红”,暴露在聚光灯下。



其次,目的地在网络平台上所呈现出的意义、人设或标识也由草根流量定义,草根流量通过媒体资源为其塑形后,快速吸流。



就比如哈尔滨这边最近主打“真诚”,那以前的机场黑车、雪乡宰客就不存在了吗?并没有,只不过近期高压环境下,没人敢冒头,冒头必被打。



从近期一系列哈尔滨“旅游团宰客”、“68元锅包肉餐厅关门”等事件的快速处理来看,当一座城市意识到流量来了,主打“城市名片”时,那些小小的不和谐都不是事,甚至会引来新的一波正向营销。




反观网红流量制造出来的营销事件只会让消费者、游客短期聚焦在某一个人或事身上,很难产生涟漪效应,就像现在各地小朋友研学团赶往哈尔滨,网友仍然只喜欢广西那11个小“砂糖橘”。



所以不难理解,为何有网友看了近期吉林一系列操作发出的疑问,到底是白冰在宣传吉林旅游,还是长春文旅局在宣传白冰。



2024年,网友对“老网红”的各种套路就是见怪不怪,绝不是谁喊一句就要去旅游的年代。



在这种背景下,长春这波操作以“1、2、3,上链接”的聒噪开场着实有点喜剧



身边一位业内朋友直言,“虽然他白冰粉丝多,每个视频点赞十几万,除非他自己拿出几十个亿来免费请人玩,不然拍几个视频就想把流量引来,也是没有任何作用。”



03



有句话叫,人人都想软着陆,人人都在脸着陆。



在今天的互联网生态中,人们通常把“出圈”等同于网红、直播、流量等关键词,等同于在屏幕前大声喊着的“家人们“。



但无论白冰,甚至是董宇辉,其实多少都轻视了文旅行业带货的艰难,但事实上,网红、流量无法成为法宝的原因存在于文旅领域的底层逻辑中。



文旅活动实质上是一种带有审美意味的体验性活动,在技术不能取得突破之前,网红描述的虚拟体验要想打动屏幕前的消费者,比其他快消领域的产品要难得多。




正因如此,文旅垂直领域的网红、流量直播、带货的转化率之低,退货率之高是业内公认的,很难“出圈”不足为奇。



这也是为什么在当今的互联网生态中将文旅“出圈”的希望寄托于这些网红、流量之上并不现实的原因。



不仅今年,在疫情期间,就有很多地方或者景区都组织博主、网红用直播、制作视频等方式加强营销,但是极少能够真正“出圈”,更多只是自娱自乐。



所以,哈尔滨火了,吉林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承接住这波外溢客流?



其实不妨换个思路,玩出差异性,拿冰雪做配套,发掘自己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点,不要就盯着长春一个地方往死里薅,有哈尔滨在前,网友们早就没有新鲜感了。



长春与哈尔滨之间高铁1个多小时,现在已经是知名的“土豆中转站”,吉林文旅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让“土豆金豆”们多中转几日,甚至多拜访一些小众地方。



张口闭口不是“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去不起,而是长春冰雪新天地更有性价比”不是傻就是坏,东三省完全可以串联出一套有趣的旅游行程路线,砸哈尔滨的锅,带不来吉林的流量。

实际上,如果就放在这个冬天,其实吉林不妨学习哈尔滨和广西,也找个南方城市组个CP。



然后把吉林的朝鲜族文化搞起来,让大家都知道不用去韩国,自己家里啥都有啊。



还有吉林的查干湖冬捕,这是在吉林大地延续近千年的古老民俗,早在辽金时期就享有盛名,至于长白山和雾凇这些独一无二的绝有景观,既然家里来“且”了,这些好东西得赶快往外掏。




更长远来看,如果不是为了凑一时热闹,哈尔滨出圈是因为提供了主流的情绪价值,这才是第一位的。



吉林更要努力“抄作业”,把城市管理和服务质量提上来才是正解,毕竟烧烤不是淄博独有,冰雪也不是哈尔滨独有,看上去拼的是旅游项目,实际上拼的是人心、人性,真诚才是必杀技。



也就是说,当下这个时候,旅游只有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更加大众化才能火爆出圈,单靠旅游本身很难吸引到流量,但与文化元素、美食、甚至是生态等融合就可以反过来推动旅游成为社会热点话题的一部分,不但能吸引流量,也能吸引增量的消费群体。



当“一个草根的东西”拥有了根深蒂固的标签,离成功就不远了。


评论 0

温馨提示 ×
商品已成功加入购物车!
购物车共 0 件商品
去购物车结算
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链接 ×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