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文旅政策“潜台词”,你懂了吗?

发布时间:2024-01-15 13:46:25 浏览次数:330

露营、city walk、反向旅游、沉浸式体验……从复苏到转型,2023年的中国文旅产业用独特的方式解读着中国社会的变化轨迹。

市场之外,当我们进行年度盘点回顾,政策的布局和导向中,可见文旅产业当下及未来清晰的发展图景。

本期,重点盘点分析了2023年开年以来国内各级文旅政策,得到一些“2023文旅关键词”,希望从中窥到国家对文旅产业的深刻思考,为文旅产业发展带来有效参考。


01



文旅融合

Cultural tourism fusion

2018年以来,“文旅融合”成为行业内最大的大课题,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对文化和旅游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居民消费需求向休闲度假、深度体验转变,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文化享受,相应的是,“+文化”“+旅游”新业态、传统业态转型升级等文旅融合模式发展得如火如荼。

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国办发〔2023〕36号),提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典型示范。全国多省市同样发布政策,对文旅融合的具体动作做出要求,主要围绕以下三点:

1

发展演艺类&展会类业态

今年,演出市场呈现爆炸式繁荣,“迷笛铁军”在国内叫响名号。

今年“五一”十万迷笛铁军涌入烟台,烟台接待来区游客约3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2亿元。5天假期内,全国3.1万场营业性演出带来超865.49万观众,创造15.19亿元票房,音乐节和演唱会带动演出票房之外的交通、食宿等综合消费规模超过12亿元。

火爆背后是各地市的“鼎力支持”。厦门针对演唱会类活动减免场地租金高达30%;扬州对演唱会举办方的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等进行减免;洛阳、青岛、常州、开封等多地市也发文支持文旅目的地策划举办音乐节、演唱会、实景演艺等各类文旅活动,明确对于此类活动达到一定规模要求的,给予相应补贴。

石家庄“Rock Home Town”原创音乐节 图源|摇滚之城公众号


政府“钞能力”支持的背后,看重的是整个文旅消费链条的打造,利用演唱会、音乐节、文艺演出作为突破口,从门票、交通,整合带动“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带动周边各类资源串联盘活。同时,城市通过文化形象“人设”打造,不断丰盈与完善本地文化品牌,树立差异化优势,实现文旅产业破圈。

2

推进“旅游+”“+旅游”消费新场景

随着文旅融合的发展,各地对文旅融合的深度与广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基础的演出+旅游”“展览+旅游”“赛事+旅游”等业态之上,福建省提出支持“茶产业+文旅”“影视综艺+文旅”“林业+文旅”等多类“+文旅”业态融合发展,意图在拓宽文旅融合场景后,最大程度提升文旅品牌的影响力,打造促消费的新载体。

广东则更加注重“+旅游”的深度挖掘。12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落实《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工作方案,在“非遗+旅游”方面,支持各地举办各类非遗主题活动,鼓励“非遗进景区”,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培育非遗特色旅游线路,推动民俗和节庆旅游发展。

广东非遗周暨佛山秋色巡游活动图源|湛江市文化馆


无论是针对城市文化特色深挖,还是八方出拳打远名声,“旅游+”“+旅游”慢慢都只成为一种手段与思路,不同气质的城市会将“模板”个性化,所打造的消费新场景的体现形式各不相同。但“旅游+”“+旅游”最终目的在于拓展文旅内涵,打破文旅边界,即实现“处处是文旅”的大消费场景,对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城市区域提升有着正向作用。

3

打造文化主题旅游路线

当“文化自信”越来越多被提起,文化享受成为人们在旅游中格外重视的元素。5月,国家三部委印发《关于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建设以特定主题为主线,有机关联、串珠成链,集中展示专题历史文化的文化遗产旅游线路。

全国各地市在打造文化主题旅游路线时,注重凸显的是自身文化特色与基因。

甘肃省推出“诗与远方·大敦煌家国情怀之旅”等十大主题文化旅游产品线路,各市州也相继推出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线路和文化旅游主题活动及系列优惠政策;

丝路精品游线路中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图源|甘肃发布


内蒙古以“畅游几字弯,感悟黄河魂”为主题,推出红色革命文化游、绿色生态文化游、特色景观景致游、考古历史文化游、乡村民俗文化游等五大主题生态文化和旅游活动;

黄河几字弯·万里茶道主题旅游线路图源|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广西推出“建党百年红色初心游”“魅力乡村生态休闲游”“壮乡欢歌民族风情游”“璀璨非遗锦绣八桂游”广西四大主题文化和旅游资源及精品路线;


河南发布“行走河南·读懂中国”6条文物主题游径;

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


广东省打造了8个主题44条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和70条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12月,广东省再次发文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加速开展文物主题游径建设、红色旅游。

打造文化主题旅游路线的过程中,旅游对于当地文化的益处是不言自明的:不仅能够帮助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同时能“焕新”文物、文化资源的价值,所规划沿线区域也会得到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

对于旅游来说,其文化品质、内涵也得到提升,将文旅真正赋予提升文化认同、文化自信的功能,讲好中国故事,打造中国文旅品牌。

图片来源 | 澳门JW 万家酒店 插图仅供欣赏

02



新业态

New business

新业态是2023年当之无愧的文旅“高频词”。这一年,“村超”“村BA”受到追捧,养生禅修变成热词口头禅,在线旅游市场越来越喧嚣,沉浸式体验受到更多人的点赞。体现在政策上,智慧旅游、乡村旅游、生态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等新业态,受到各地市雨露均沾的“宠爱”。

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是利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为旅游场景提供更便捷、个性化、智能化的旅游服务,可以实现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旅游产品等领域的智慧化。

当沉浸式产业逐渐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数字化也成为景区降本增效的一大利器,智慧旅游成为供需两端双赢共享的发展需求。

2021年,文旅部“十四五”规划对智慧旅游提出要求:支持一批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发展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旅游产品。今年,从文旅部公布首批24个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名单,到公布第一批“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项目,智慧旅游正在全速起飞。

具体到地市,各地市由于发展状况不均衡,发力点上各不相同。


2023年年初,山东省印发《关于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智慧旅游,推进5G、人工智能、扩展现实等新技术广泛应用,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拓展文旅新场景、创新发展未来业态等方面形成新举措。


2023年8月,重庆市发布《关于加强重庆市5G+智慧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的通知》提出,通过对5G+智慧旅游的服务、营销模式、旅游管理、产品供给等维度的探索与提升,达成“2025年重庆旅游场所5G网络建设基本完善”的目标。


福建省在智慧旅游方面的政策则明确了相关结合领域。《福建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要加速布局信息基础设施,加快5G网络在文体场馆、旅游景点等重点场所深度覆盖,在乡村区域延伸覆盖,实施智慧海洋工程、数字乡村工程、新型智慧城市工程、数字文化工程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则倾向于借助智慧旅游加快推进“一键游广西”项目建设,推动全区各部门、各市县涉旅企业、文化场所等资源进入“一键游广西”项目,建设整合旅游行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为广西文旅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尽管各省市在智慧旅游发展中侧重点各异,但从宏观到微观的观察中,我们能够察觉到,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文旅产业正在逐步走向“技术+人文”的融合之路。“智慧”并非冷冰冰的技术手段,随着数字化生命力的注入,在智慧旅游中会包含对人文精髓的深刻理解,最终打造出的文旅新模式,我们拭目以待。

乡村旅游

今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明确提出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发展乡村餐饮购物、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养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务政策。

随后,文旅部联合其他部门印发《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方案》《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实施方案(2023-2025年)》《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中国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等政策文件,为乡村旅游提供路径办法、人才培养、金融支持等多方面助力,为各地市落实推进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参考。


评论 0

温馨提示 ×
商品已成功加入购物车!
购物车共 0 件商品
去购物车结算
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链接 ×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