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之下,酒店品牌的机会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4-04-07 19:57:39 浏览次数:322

最新的《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于2023年11月修订发布,并于2024年3月正式实施。


这是自2010版“旅游饭店星评标准”发布以来的唯一一次修订,也是自有该标准以来,时隔最长时间的一次修订。



这次修订在硬件要求上删除了很多特定项,同时也增加了很多与时俱进项,比如网评、比如环保等等。



这次标准的修订,其实意味着一个以星级为衡量标准的价值体系时代的结束,酒店业的经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星级酒店评定标准始于1993年,那个年代是中国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的年代,也是工业化标准及管理标准大行其道的时代。




毫无疑问,标准的星级酒店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代表的是工业化时代的价值体系和诉求,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产物。




但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和数字化的崛起,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工业化的标准体系和价值判断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对酒店产品及服务的需求。




疫情后,当流量见顶,增量时代过去后,酒店业正在经历以下五种苦。

第一种“升级之苦”,面对消费升级和产品老旧,怎么升级让酒店人很痛苦。


第二种“冲突之苦”,用户消费越来越个性化,而工业化之下的产品却越来越同质化。



第三种“对立之苦”,原来的标准化服务与用户需要的个性化服务之间产生了对立,标准化之下可以降本增效但是却可能失去客户。



第四种“矛盾之苦”,酒店投资人迫切想要经营创新,但是每一次创新都有失败的危险,都需要有不小的预算投入,于是乎陷入了“不创新等死,创新找死”的矛盾之中。




第五种“纠结之苦”,到底是转手离场,还是继续负债经营,让很多酒店人纠结不已。



这五种苦的背后,是工业化标准体系与互联网个性体系之间的冲突,是工业化价值判断体系与个性化价值诉求之间的冲突。




当然,任何一次冲突的背后都是机会,从标准化到个性化,就是细分赛道机会出现,细分的是个性化需求和标签化身份。




细分的背后是互联网经济和数字化经济体系之下,消费的分层和分化。




经历了疫情三年,线上流量基本见顶,也基本完成了中国核心消费群体的代际迁移,95后和00后成为了消费主力军,成为了最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消费风向标群体。




这一代群体最大的消费特点就是悦己大于悦人,敢于追求美好生活,敢于彰显自我个性。于是乎,各类的标签化身份,甚至二次元都成为了常态。




当消费个性化回归到酒店行业,对于酒店品牌的定位逻辑也就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追求物质性的星级标准,转换成了追求情感属性的“美好”。现在的酒店空间从消费者对标社会价值体系的手段,变成了消费者实现自我任务目标和彰显个人身份属性的工具。




酒店空间经营的逻辑,从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上升到了满足社交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于是基于娱乐属性的电竞酒店、电影酒店;




基于社交属性的网红打卡酒店、学习技能酒店;




基于自我修复属性的睡眠酒店、疗愈酒店;




基于亲情属性的亲子酒店、露营酒店;

等等都成为新的赛道和新的竞争点。




每一个细分品类酒店业态,都是一种新的身份标签,都是对存量流量的一次重新细分,都是对酒店空间运营逻辑的一次新定义,也都是酒店品牌及相关产业链品牌突围的新机遇。


评论 0

温馨提示 ×
商品已成功加入购物车!
购物车共 0 件商品
去购物车结算
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链接 ×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