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企业信息平台数据显示,我国民宿企业数量持续增长。
2023年新增注册量达到9.04万家,同比增长139.5%。2024年前11个月新增量已超过2023年全年,达到9.2万家。
目前全国共有31.6万家民宿企业,80%以上属于住宿餐饮行业。
新增民宿主要分为两类:家庭民宿和公寓民宿。
在社交媒体平台,大量消费者投诉这两类民宿存在问题。主要问题包括实际环境与宣传图片不符、卫生条件差、隐私保护不足、周边环境恶劣。有消费者直言选择民宿就像"开盲盒",实际体验难以预料。
实地调研发现:
成都古镇的家庭民宿经营者表示,旺季价格从200-300元降至100元(含餐费)。扣除床品清洗和能源费用后普遍亏损。同区域同类民宿已超百家,部分已停业。
公寓民宿经营者面临租金压力。多数经营者通过银行贷款投资,需持续支付利息和物业费。部分改为长租或降价促销,但仍难以维持经营。约30%经营者选择停业止损。
这两类民宿主要依靠自有房产和自助服务降低成本。但在市场竞争加剧时,短期盈利模式难以持续,面临淘汰风险。
二、乡村度假民宿价格调整
在乡村振兴政策推动下,城市周边游带动乡村民宿发展。以成都青城山为例:
2017年起新建中高端度假民宿
设计风格独特,房间数量少
提供有限服务,定价较高
价格变化数据显示:
某民宿2023年最低价1688元,2024年降至988元
另一家民宿从749元降至699元
经营者反映降价主因是市场竞争加剧。人工、能耗等固定成本压力迫使民宿调整价格策略。但降价吸引的客群与目标客户不匹配,导致复购率低。
核心问题分析:
选址成本高(占总投资40%以上)
建筑设计成本高(单平米造价超万元)
房间数量受限(平均15-20间)
客户黏性差(复购率低于10%)
三、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青城山地区新建民宿项目出现停滞:
3个已完成主体建筑的项目推迟开业
5个规划项目暂缓动工
从业者普遍存在困惑:
市场供过于求(成都周边民宿数量3年增长300%)
传统酒店转型(如亚朵、全季推出"民宿化"房间)
差评影响扩大(某平台差评率从5%升至12%)
资本介入加剧竞争:
2024年酒店集团新增乡村度假项目47个
单项目平均投资额达5000万元
行业面临结构性调整:
家庭/公寓民宿可能转向长租市场
度假民宿需强化特色服务提升复购
新投资者转向轻资产运营模式
当前市场呈现两极分化:低价民宿陷入价格战,中高端民宿面临客源流失。
行业洗牌加速,预计2025年将有20%-30%民宿退出市场。
未来发展方向需平衡投资回报与服务质量,建立可持续运营模式。
查看全部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