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了6~8月就能开业,可一年了,工程还未完工;
半年的免租期早过完了,开业却仍旧遥遥无期……
延期开业的每一天,装修费、房租、人员工资,一分也不能少,淌得都是投资人的血。
为什么酒店开业一拖再拖?今天我们聊聊时间坑。
老猫酒店的开业时间,像中年男人的发际线,往后推了又推:而今秋风萧萧,老猫的心也凉得像易水寒,此时的他,甚至也开始不确定:今年……还能开业吗?时间=金钱,这话放在工地上,是绝对真理——每拖一天的直接代价:房租:5000平的物业,每天一睁眼,光租金就要大几千;
工钱:工地窝工,大工600元/日,小工300元/日,每天又是一两万;
薪酬:开业虽然后延,但运营团队要提前到位,“养”团队每天又是几千;
迟迟无法开业最糟的并发症是:酒店陷入资金链断裂危机。酒店投资,动辄千万投入,投资人往往背负不小的融资成本,只盼开业后可以回血还款。但酒店一旦开业延迟,不只一分钱进项也没有,还像个漏勺——到处都是窟隆,到处都在漏钱……最后酒店功亏一篑,烂尾在天亮前的黎明。“开业延迟”只是最终呈现的结果,而延迟的原因,大多早在设计/施工阶段时,甚至,早在立项之初,便已深埋下祸患……《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规定:投资额超过30万,建筑面积达到300平的,应当向住建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如果,你的装修涉及到拆改主体结构和明显加大荷载的,那你需要对设计图纸进行“结构报审”——由房屋安全鉴定单位对装饰装修方案的使用安全进行审定,经批准后,方能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报建手续,领取施工许可证。必须找第三方机构鉴定建筑安全性和抗震性能,投资人需支付鉴定费(鉴定费按面积收);万一鉴定结果达不到安全等级,则要出具加固方案(该加固方案也必须聘请有盖章资质的公司来出具)加固费用多少,由建筑结构的受损程度和所在地抗震设防烈度直接决定,由少则十几万,多则……上千万(苏菡没有写错,有时,加固的费用超过新盖)。比如,我所在的城市,要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老房子想整改达到7度,成本极高。整改达标后,方可再次提交【图审】,只有等审核通过后,才能拿到施工许可证。提交过程,需备齐多项材料,要跑多个部门……充满了不可控因素。对主体结构大肆改造,加大荷载,有可能超过原承重设计的。一种是局部加固,如:对卫生间这种穿孔多的地方加固;
前者算是“小工程”,工期视加固程度而定,数日到数周搞定;后者就是“大工程”了,施工的周期需要月余,还要加上前后两次鉴定的时间。每次鉴定至少需要一周时间才能出报告。如果,你租赁的物业,是Guo企类物业,这个时间将大大拉长——所有流程都要上会,逐一签字批复后,再走招投标流程……对于需要结构加固的物业,最稳妥的办法是:要求房屋产权人自行加固,经鉴定达到安全达标后,我们再去承租。不建议我们投资人自行加固,由产权人用未来的房租抵扣加固费用,原因有两个:二是此过程容易产生纠纷——工程质量、造价、鉴定效力都容易发生争端。很多投资人为了“抢一时之快”,不按正常流程走,随意颠倒顺序,跳过某些步骤,胡乱指挥瞎安排,例如:.合理的叠加工序是可以的,但只适用于资深投资人——他们对设计和工程节点都了如指掌,能在正常流程下,灵活变通,合理安排。对于欠缺经验的新手投资人来说,这是一步非常危险的错棋!施工图完全定稿出图大约需要20天左右,很多投资人急不可耐,就内定了朋友先来干着活,边干边等。
有时也可能不是定的总包,就只是定了一个“小活”,比如拆除。投资人自以为不过是一个专项小活,不牵扯整体,先单独拿出来干着呗!实际并非如此:一来,拆除并非将里面拆光搬空,还是要保留能用的局部。如果没有设计图纸指导,现场不划出线来,工人怎知工程完成面是什么?一来,将来容易和总包扯皮,万一有个工程质量问题,你找总包理论,总包辩解这是当年你“暴力拆迁”的后遗症,你一点招也没有。对拆除公司来说,他们希望集中一周,集中上人,一鼓作气干活-验收-拿钱走人。但设计图纸一天不定稿,拆迁的活就一天干不完,余下的那点麻雀大的活——工人留守的话,会窝工;不留守的话,后面人家已经接了新活再想调人回来,就很麻烦……本来短平快的活,硬生生被抻成了懒婆娘的裹脚布。施工图不定,怎么算工程量?怎么报价?怎么比价?怎么定付款方式?怎么约定工期?怎么保证按期完成?怎么保证工程质量……在这些重要事项,都没有确定的时候,为了抢所谓的一时之快,让总包先进场先施工,无异于把猪先杀了再讲价,拱手把主动权让给了对方!你以为赚了半个月时间,后面总包随时可以用摆烂要挟你就范。他通知你要加钱,你敢不从他直接罢工,反正早开业还是晚开业,他无所谓的……他就占着茅坑不拉屎,看着你内急上火,悠哉乐哉讨价还价,投资人哪里等得起?最后也只能是滑跪、认栽,还得好言好语哄着“爹”干活,求“爹”给一条生路。第一种责任在投资人,自己没个“定性”,今天想一出,明天又是另一出,变来变去,折腾不息;第一种责任在设计师,设计和现场不符,未充分考虑施工基础和条件,不接地气,施工时被倒追着改图。
在前期先确定项目定位,系统地想明白——酒店为谁而建,建成什么样子,如何建造。在产品设计时,紧扣定位,围绕目标客户的需求来做产品设计,而不是灵光一现、突发奇想的碎片叠加。须知:效果图的背后,涉及到大量的结构设计、机电设计,想法一变,原来的挖槽/开洞/布点就全废了,先想好了再动手。长点心,选个好设计单位吧,别为了省几万的设计费,给自己挖个上百万填不平的坑。有的酒店并非整租,还有分租业户,有时施工时需要整体考虑。例如:消防验收。如果酒店旁边紧挨着一个仓库,那么仓库就是一个隐患点,需要一起做些消防改造,才能通过验收;再如,有些酒店只能做外挂逃生楼梯,这会占用院内的公共空间,有可能还会遮挡邻居的窗外视野……这些都需要和邻居们协调,如果房东袖手旁观,邻居坚决抗议,工程就没法进行了。曾经历过一个项目,产权人自己和邻居闹得很僵,导致施工时,对方坚决不允许投资人占用后墙空间,并天天报警噪音扰民,工地三天两头停工,非常苦恼。选择物业时,要考虑当地民风、当地营*商环境,要量力而行。签租赁合同时,有必要将需要房东协助的内容,写入租赁合同,免得地方当甩手掌柜。
很多材料需要提前一个月预订,如果不能合理统筹,就会出现临到跟前用货时,发现缺货少件、临时再去订购……工程就这么卡住了。前几天去某酒店,该酒店一直急着要消防验收,结果一问,标识门牌还没做……而这些物料的制作周期就要半个多月——消防证就这样被卡住了,开业时间因为这一件小事,就至少延期了半个月。
比如,北方的冬季,许多土建工程就没法做了,所以冬季施工时,最怕来寒流——低于零度,一上冻,涉及混凝土砂浆抹灰的工序就只能停工了。所有工期坑的背后,都隐含着一个因素:资金到位情况。
经常听到总包、投资人调侃:想快?钱到位了,就快!
资金和时间,工期和质量,
如同连体婴,互相牵制影响,考验我们的专业统筹力、资金使用效率。
对投资人来说,精细地做出预算、统筹工期是必修课之一。
一个投资人,如果做不到将工期锁定、预算精算,是非常可怕的:
会像丧家犬一样,腹背受敌,到处拆墙借米,填不完的坑!
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希望每个投资人都能躲开酒店投资的这些深坑!
而不是深陷坑中,无法自拔。
查看全部 0 条评论